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壶关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信息发布者:陈信枨
    2019-07-17 16:48:48    来源: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   转载

    壶关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壶关县广大农村生机勃勃的致富产业带给农民好日子。

    水池村变了!

    从人心涣散的乱村变成了乡风文明的标杆,从一穷二白的“后进”变成了产业兴旺的典范。

    水池村群众说,“这些功劳都要记在夏成方书记头上。”壶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毛晨霞说,“这就是‘头雁’效应。”

    绍良变了,旱地西红柿成为其响亮的招牌;店上变了,扶贫车间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岭东变了,移民新村移出百姓新生活……

    在壶关县,一个又一个像这样的村庄正在发生着蝶变,而催生这种蝶变的则是壶关县抓党建促脱贫的实践成果。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壶关县共有贫困村285个,插花贫困村9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258户79761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重。面对山多地少、人多钱少、树多矿少的现状,如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千关键,万关键,选好“领头雁”最关键;千重要,万重要,发展特色产业最重要;千困难,万困难,激发内生动力就不困难。这是壶关县抓党建促脱贫的经验总结。

    “近年来,壶关县始终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最重要的体现和最紧迫的任务,着力把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2018年实现连战连胜,2019年确保决战决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壶关县委书记李全心表示。

    “头雁”领路,奏响基层党建交响曲

    千关键,万关键,选好“领头雁”最关键。选好一人,带活一村;连成一线,激活一片;培育一批,舞活一县。通过选、育、管,一大批“头雁”成阵示范,成为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有生力量和主力军。

    夏日的五龙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掩映在群山中的刘寨村散发着别样的魅力。笔直宽阔的马路直达村里,一排排整齐的小别墅点缀成趣,文化活动广场上,三五成群的乡亲们或健身或聊天怡然自得。与此同时,来村里“取经”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提起今天村里的变化,乡亲们无不称赞他们的“好媳妇”程玉珍。

    原本刘寨村是五龙山乡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山大沟深、破败萧条,多年来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在深入分析致贫原因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刘寨村的问题根本上是基层党组织不强、“两委”主干“头雁”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

    选好一个人,带活一个村。

    作为刘寨村的“儿媳妇”,程玉珍原本在外有自己的企业,而且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然而,看到刘寨村这么多年依旧没有任何起色,程玉珍在乡亲们的期盼中“受命于危难之间”,出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以后,程玉珍积极解决班子软弱涣散、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动力不足三大难题。经过三年攻坚,刘寨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大变样,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0多万元。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在壶关的众多农村,像程玉珍这样的“头雁”还有很多。选好一人,带活一村;连成一线,激活一片;培育一批,舞活一县。近年来,壶关县始终把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实处用劲、难处破题,通过选、带、育、管,一大批“头雁”成阵示范,成为以党建促脱贫的有生力量和主力军。

    在“选”字上下功夫,能人进村强班子,“不拘一格用人才”。在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中,壶关县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结合村“两委”换届,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农村致富能人中择优“推”、务工经商人员中择优“引”和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党员干部中择优“派”等措施,通过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等方式,实现“选好一个人、富裕一个村、带动一大片”的目标。

    如今,提起大名鼎鼎的南平头坞村,不少人都知道这个“七彩村”风景优美,产业强劲,百姓富足,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强的示范引领。几年前,他积极探索党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党小组长承办、党员合办、党员联系贫困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投资150万元,利用荒山荒地种植连翘3500亩,栽植油葵300亩,建成农家乐30余户,受益贫困户228户641人,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基层党建,关键在人。“头雁”要选好,更要培育好、利用好。壶关县着力在“育”字上下功夫,采取县、乡两级“集中培训”,人社、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专业培训”,组团外出考察“取经培训”,电教等现代手段“远程培训”,党员教育基地“实地培训”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保证村党组织书记每年参加一次县级集中培训、3次乡镇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同时,注重实践锻炼,激励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依靠一技之长脱贫致富。如今全县已有50多名致富带头人成长为党组织书记。

    与此同时,壶关县还在“管”字上做文章。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党组织管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步四循环”工作法、县委“三六工作法”,通过重大决策民主化、小康建设精准化、便民服务优质化、三资管理规范化、三务公开常态化、班子建设规范化“六化”机制建设,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对乡村干部的规范约束和能力提升。同时,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和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整顿转化后进村党组织22个,问责村干部11人次,从而优化了发展环境,树立了新风正气。

    壶关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产业支撑,走出脱贫致富新路子

    千重要,万重要,发展特色产业最重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党建+”扶贫产业模式,全力打造红色、绿色、蓝色、本色“四色”品牌,壶关县的村村寨寨燃起了致富的希望。

    “这是红色记忆文化馆,那边是农耕文化展览馆,后面是党史文化初心墙。作为企业党支部,不但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更要把党的建设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这些天,黄山乡辛寨村的辛寨醋业厂区里,企业负责人辛世芳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辛寨醋业是当地有名的非公企业,长期以来,特别是非公党组织成立以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们积极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承担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普遍称赞。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是壶关县立足产业发展、党建固本的一大特色。他们以此为引领,积极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协会+贫困户”“党支部+扶贫车间+贫困户”等多种各具特色的“党建+”扶贫产业模式,特色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推进,全力打造红色、绿色、蓝色、本色“四色”品牌,让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你看,都开花了,马上就挂果,长势不赖。”

    “今年天气旱,这旱地行不行?”

    “没问题,咱浇水都用的是滴灌,前好几年村里就统一推广了,效果很好。”

    烈日炎炎,在韶良村的旱地西红柿种植基地里,种植户们挥汗如雨却满心欢喜。从最初的党员示范,到如今的全员上阵,通过“党建+产业”的有机融合,经过多年精心打造,旱地西红柿这一昔日的“大路菜”已经成为壶关的一张响亮招牌。

    近年来,在打好旱地西红柿这张红色牌上,壶关县通过能人带动、政策推动、合作社联动等形式,加大种植、保险、加工、销售等补贴力度,大力发展以旱地西红柿为代表的农业特色扶贫产业。目前,全县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总产值超7.5亿元,亩均增收15000元,实现了“户均一亩西红柿、亩均增收一万五”的增收目标。

    与此同时,在打好绿色牌上,壶关县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力实施以依托太行山大峡谷风景区带动1万名贫困群众吃旅游饭、组建23个贫困群众为主体的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动近1000名贫困群众造林增收、选聘1500名贫困户生态管护员等为主要内容的“6个1”生态扶贫工程,将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让更广阔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打好蓝色牌上,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光伏发电让荒山荒坡开出“太阳花”,实现了“太阳出来就赚钱”。截至目前,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73.6兆瓦,实现132个贫困村村级电站全覆盖、其他村光伏扶贫收益全覆盖,可带动全县8000余户特困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户均增收3000元。

    在打好本色牌上,创新出台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奖补政策,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劳务输出、创业就业增收脱贫。一方面,加强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本领,打造了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壶关工匠”“壶关矿工”“壶关保安”品牌;另一方面,组织劳务输出,搭建就业平台,依托本地企业、联系外地企业、发展扶贫车间,安排劳务就业。打造出了“农村就地变城镇、农业就地变工业、农民就地变工人”的常平模式、店上模式。

    党建引领,从“治理”到“振兴”,带来的是乡村的蝶变、人心的振奋;组织相加,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带来的是组织的强化、群众的称赞。

    如今,在壶关县红色、绿色、蓝色、本色“四色”产业齐头并进,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政策兜底扶贫等合力攻坚,“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目标、“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正在变为现实。

    壶关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多管齐下,激活干部群众内生动力

    千困难,万困难,激发内生动力就不困难。紧紧牵牢激发干部和群众内生动力这个“牛鼻子”,壶关县委出台《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十条措施(试行)》,以组织引导、党员带动、制度撬动,形成多管齐下的局面,促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

    “都是为了村里的发展,主任都带头了,我也得跟上,不含糊,不能给咱党员队伍丢人。”

    去年,东井岭乡南湖村因为修建通村道路和文化广场,需要拆迁十几户村民的房屋。村委会主任赵红良率先拆掉了自家的5间房子,赵国平、赵国斌等6名党员也主动拆除自家房屋。在他们的带动下,原本以为工程浩大的拆迁,在不到一个月里全部结束。

    如今,南湖村的通村道路、文化广场全面竣工,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正在持续深入进行。临时住在村委会的赵红良感叹,“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就是要靠组织的引导、党员的带动、政策的撬动。”

    制度是可衡量的标尺。让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成为干部成长的练兵场,壶关县着力创新推行“515、四个三”工作和管理办法,切实压实各级干部帮扶责任,使广大干部行有规范、学有标杆、赶有目标。

    出台《壶关县精准扶贫“515”工作法(试行)》,进一步细化量化对乡镇包片包村干部、村“两委”主干、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着力解决“责任不清扯皮干”的问题。“515”工作法即五个“一五”:一是住村帮扶一周五天,二是主干帮扶一天五户,三是主干责任一五分担,四是党员干部一帮五户,五是为贫困户办实事1~5件。

    针对第一书记、工作队管理中存在的“村级不敢管、乡镇不好管、县里难监管”的问题,制定“四个三”管理办法,即“三下三查三考三奖惩”,“三下”就是人要住下来、关系要转下来、工作要沉下来;“三查”就是查考勤、查记录、查业绩;“三考”就是村里以天考勤、乡里以季考核、县里以年考评;“三奖惩”就是干得好的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干得差的通报问责、召回退回。

    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验干部、识别干部、使用干部,建立落实流动红旗激励“黄牌警告”问责机制,3名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受到市委表彰嘉奖,43名干部受到县委提拔重用,对12个村、5个工作队、5名第一书记和10个帮扶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对工作不力的3名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召回问责。

    “太阳花海”西堡村、“彩色村庄”南平头坞村、“凤凰山庄”岭东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乡村形成了壶关县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众多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今日的美丽风景,源自壶关县开展的“一抓两促、双创八改”活动。

    为了确保贫困村提升、贫困户受益,巩固脱贫成效,壶关县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在全县广大农村大力开展“双创八改”活动。“双创”即创建“六好红旗村”“六好示范户”。按照“党建引领好、产业发展好、人居环境好、乡风文明好、社会治理好、脱贫成效好”的标准,在全县所有贫困村中创建“六好红旗村”,并示范建设“‘两委’班子团结有为、党员队伍管理有方、组织建设规范有序、基层治理民主有效、服务群众扎实有招、推动农村发展有力”的“党建引领红旗村”。“八改”即:改水、改电、改路、改房、改院、改厨、改厕、改圈。

    围绕推进“双创八改”,壶关县出台实施方案,明确考核标准,制定奖励办法,对入选“六好红旗村”的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县委组织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典型、拨资金,乡镇抓落实、强推进,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干、比着干,工作队、第一书记办好事、真帮扶,广大群众真响应、真改建,紧盯水、电、路、房、院、厨、厕、圈和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精神面貌等短板着力攻坚。随着“八改八要”活动的持续推进,全县上下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户自为战,自力更生抓改造、抓管理、抓提升,乡村面貌得到根本改善。

    “以前村里举办公益活动,组织人就是个问题,甚至不扫自家门前雪。自从扶贫爱心超市设立后,不仅是贫困户,所有的村民意识都提上来了,素质明显提高。”五龙山乡欢掌底村村委会主任梁安忠提起村民的变化满心欢喜。

    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壶关县出台《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十条措施(试行)》《壶关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试行)》等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加大补贴力度,为办理扶贫小额信贷的给予财政贴息,对发展特色产业的给予资金补贴,对自主创业就业的发放奖补资金;在贫困村建设110多个扶贫爱心超市,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赚得积分,兑换爱心超市的生活用品;在全县普遍实施“子女自愿交纳赡养费+乡镇财政补贴+社会捐款+村集体补助金”的养老基金新模式,县委政法委还下发了《关于开展敦促赡养人履行法定赡养义务保障被赡养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的通知》,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敦促赡养人履行法定赡养义务保障被赡养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的通告》。通过大力宣传、正面激励、道德约束、示范带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真正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让党旗在脱贫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员在攻坚一线磨砺成长。壶关县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充分激发起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这力量排山倒海、无坚不摧,必定能够化为决胜脱贫攻坚的壶关答卷。(来源:长治日报 冯波)

    (责任编辑:张文卫)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